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澎湖列岛,又名“澎湖三十六岛”,但实际有着六十四个岛屿组成。
其主要岛屿为澎湖本岛、渔翁岛和白沙岛,面积约为96.6平方公里,占整个列岛总面积的76.1%。
余下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岛屿,还有虎井、吉贝、望安等8岛屿,另有53个岛屿面积都在1平方公里以下。
澎湖列岛居台湾海峡中枢,用海权战略的角度就是控扼东南,有着“东南锁匙”的军事战略地位。
台湾、澎湖被开发的历史,最早可追溯至夏商年间,这时的台湾属于“天下九州”中的扬州。
后世的闽台两地考古学者,在台湾、澎湖发现了不少商周时期遗留下来的文物、遗址,其中还包括商朝的青铜器。
这就说明,至少在商朝开始,华夏先民就已经在陆续的往台湾迁徙,而且还是先走的澎湖,再前往台湾。
因为澎湖的遗址、器具年份比台湾更久远。
其后又过了两千多年……
从五百年乱世的春秋战国,到始皇帝横扫六国,建立大一统,再到强汉承秦、汉末三国、五胡乱华、南北朝乱世、隋唐复归一统,及至五代十国、两宋元明……还没到清。
算上三国的孙吴东渡海外,驻军夷洲(疑似台湾)一年,带回一千多夷洲百姓。
这么多年来,中原王朝真正试图把台湾、澎湖纳入到版图统治,还得是从隋朝才开始。
隋炀帝三次派人前往流求(台湾、澎湖),要求流求国王欢斯渴剌兜投降,但遭到对方拒绝,只能俘虏数千人而返。
不过,虽然隋炀帝对流求的招抚失败了,但按照《隋书·东夷传》中对流求的记载,哪怕没有了朝廷官府的庇护,民间商人依旧与台湾、澎湖两地往来密切。
到了唐朝,盛唐之下经济农业日渐繁荣,中原人口大量南下,对福建开发日臻完成,福建百姓开始陆续往台湾试图迁居。
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施肩吾,这人为唐宪宗(元和中兴那位)元和十五年钦点状元,因为看透官场黑暗,再加上局势日益混乱,各地战火连连,乱世征兆已现,便举家迁居澎湖列岛耕植乞活,也被誉为“开发澎湖的先驱者”。
而真正将台湾、澎湖纳入到版图控制,同样也是自唐而始,用同时期任永州司马的柳宗元《岭南节度飨军堂记》来说:
“唐制岭南为五府,府部州以十数,其大小之戎,号令之用,则听于节度使焉,其外大海多蛮夷,由流求诃陵,西抵大厦康居,环水而国以百数,则统于押蕃舶使焉。”
这里便已明确指出流求在内的澎湖、台湾,都属于岭南节度使管辖范围。
不过,这里的管辖更倾向于羁糜附属,并不进行实际意义上的管理。
这种对台湾、澎湖的羁糜关系,-直从唐朝延续到了两宋,在北宋年间的台湾甚至还出现了许多“宋钱”,有太平、至道、元佑、天禧等年号。
宋徽宗时期有个泉州知州陆藻,专门作了一篇《泉州修城记》说:“泉州距京师五十有四驿站,连海外之国三十有六岛。”
这里的“海外之国三十有六岛”就是说的台湾、澎湖两片,而“连”的意思就是指代行政隶属的关系,即徽宗年间的泉州行政区划,是包括了“三十六岛”的澎湖以及台湾附属的。
到了南宋偏安江南,民间百姓大量外逃迁居澎湖、台湾两地,南宋朝廷为了方便管理,也为了抽成赋税、粉饰太平,正式将澎湖划归福建路晋江县管辖。
元朝灭宋,大量不愿屈服的汉民南逃海外,前往澎湖定居移民.因为移民澎湖的汉人太多,他们甚至在岛上建立了村寨,并种植胡麻、绿豆,还放牧山羊,形成了传统的男耕渔牧与女子纺织的聚落式社会,同时又往台湾进一步移民。
到了至元二十八年,由于百姓大规模移民海外,为了加强对百姓的管理,元朝派遣杨祥为宣慰使、吴志斗为礼部员外郎、阮鉴为兵部员外郎,对台湾进行了第一次试探性招抚。
只不过,由于对台湾并不熟悉,招抚船队来到了土著部落的聚居点,双方因语言不通而发生冲突。
最络,元军被杀了人,作为副手之一-的吴志斗“失踪”,元军被迫返航。
过了六年后,元廷才再度派兵招抚,这一次终于成功(因为带了一万五千军队)。
为了方便管理招抚后的台湾,元朝在澎湖诸岛设置巡检司,仍隶属于福建晋江县,专管巡逻澎湖和查缉罪犯,以及兼办澎湖盐课。
澎湖巡检司的设立,算是中原王朝对澎湖诸岛首次真正意义上的行政管理,而非唐宋以来的羁縻附属。
大明立国初期,也继承了澎湖巡检司的建制,但在随后出于海防与倭寇的问题,又在洪武二十年正式撤销澎湖巡检司,并将澎湖岛民尽数迁居福建漳、泉二州。
但明朝的禁海迁界政策实际并没有什么卵用,还是有许多内地百姓,尤以同安、漳州百姓,为了逃避沉苛赋税,而陆续逃避澎湖。
时至今日,已有三十八年。
本来,应该还要再等一百多年以后,大明才会因为愈发严重的东南沿海倭寇问题,再度复置澎湖巡检司。
那位明朝历史文里的名将“常青藤”俞大猷,也是在嘉靖晚期,朝廷为复置澎湖巡检司,大肆清剿海贼倭寇的战役里面脱颖而出。
不过……
因为林煜的穿越,对历史时间线的这么轻微一拨弄,洪熙皇帝朱高炽现在提前认识到了“禁海”的危害性,也认识到了台湾对于今后大明海权战略的重要性。
去年年末,朱高炽便已经下旨由内阁、六部定下章程,到了今年年初,朝廷正式敲定对台湾的布局谋划,同时复设澎湖巡检司。
率军出海的主将是镇远侯顾兴祖,此人严格来说算是靖难勋贵,但他的身份也比较尴尬。
因为顾兴祖的祖父顾成是靖难之役里的南军主将之一(左军都督),战败以后被永乐帝俘虏“招降”。
是不是心甘情愿的不好说,但这位顾老将军确实帮着朱高炽守住了北京。
也因此,导致了南京的顾家满门被愤怒的建文帝诛杀。
所以镇远侯的爵位才轮到了顾兴祖这个孙子来继承。